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地质学(02145)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岩浆作用

  第一节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二、岩浆的基本特征

  岩浆具有以SiO2 为主要成分、高温、具有液体性质(流动性)等基本特征。

  (一) 岩浆的成分

  岩浆的化学成分中以SiO2 最重要, 含量也最高, 通常为40% ~75%(wB%)。其他主要成分有Al2O3、FeO、MgO、CaO、Na2O、K2O 等。按SiO2 含量即酸度,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SiO2 含量<45%)、基性(SiO2 含量45% ~53%)、中性(SiO2 含量53% ~65%) 及酸性(SiO2 含量>65%) 等四大类。常按其形成的代表性火成岩(分别为苦橄岩、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分别称为苦橄质、玄武质、安山质 和流纹质。其中,后三类岩浆常见。

  (二) 岩浆的温度

  ,岩浆温度随着SiO2 含量增加而降低:玄武质岩浆1020~1225℃,安山质岩浆900~990℃,流纹质岩浆735~890 ℃。

  三) 岩浆的黏度

  黏度是物质产生流动阻力的内部性质。黏度越大,越难流动。黏度是岩浆的重要性质,决定了岩浆的流动能力、结晶能力(黏度越小,越容易结晶),直接影响到火成岩的产状、结构等基本特征。影响岩浆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岩浆的成分和温度。

  岩浆成分对黏度的影响以酸度(SiO2 含量) 和挥发分最为重要。岩浆酸度越大,黏度越大。

  第二节火山作用

  (一) 非爆炸性喷发

  1.裂隙喷发

  2.非爆炸性中心喷发

  (二) 爆炸性喷发

  1.喷发柱和火山碎屑降落

  2.横向冲击波和火山碎屑流

  3.熔岩流

  火山的类型

  火山可分为盾火山、火山渣锥、复合火山、熔岩穹隆、熔岩高原和洋中脊等6种类型。

  第三节侵入作用

  一、岩浆侵入的证据

  (1) 接触面切割了围岩构造。

  (2) 紧靠接触面的围岩出现在岩浆高温作用下发生颜色、成分等特点改变的带,称为烘烤带或接触晕

  (3) 紧靠接触面的岩体边部出现由于在冷的围岩影响下岩浆热迅速丢失而快速凝固的细粒带,称为冷凝带。

  (4) 岩体中(特别是顶部、边部) 出现围岩碎块称为捕虏体。

  二、岩浆的形成和侵入

  (一)岩基

  岩基是规模巨大(出露面积大于100km2) 的不整合侵入体,平面形状通常为不规则状。

  (二) 岩株

  岩株是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100km2) 的不整合侵入体,平面上常呈近圆形。

  (三) 岩墙

  岩墙是板状不整合侵入体,通常是沿裂隙侵入

  形成。

  (四) 岩床

  岩床是板状整合侵入体

  (五) 岩盖

  岩盖是上凸下平、中厚边薄的蘑菇状整合侵入体

  (六) 岩盆

  岩盆 是中央下凹的盆状整合侵入体,规模一般较大

  (七) 岩鞍

  岩鞍是沿褶皱转折端虚脱部位侵入的鞍状整合侵入体

  侵入体特征取决于侵入岩成分和产出条件。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成人高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目前学历:
报考专业: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